第一、研究同样热负荷下,加热炉的辐射受热面与对流受热面的布置比例与热效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面积分配的情况,其热效率的差异情况和变化规律是什么,研究成果将可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设计辐射和对流受热面提供依据。目前,在加热炉行业还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二、研究对流受热面通过的烟气流速对加热炉出力的影响规律。尤其是当烟气流速超过20m/s时,其效果究竟呈何种关系,这都需要通过对实际出力的测试和计算来确定。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将可以有效减少金属耗量并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第三、通过对热载体流量的测试还可以确定一定条件下,双泵并联、多泵并联与单泵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确保超大流量加热炉的设计和使用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依据。
第四、研究不同的导热油及介质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综合考虑一次性投资与长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五、研究特种温度精度要求下之下的单炉与多炉并联的控制之间的差别,寻求最佳的控制方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技术、经典PID控制技术、多变量解藕技术、施密特预估控制技术等众多针对性强的控制技术组合的方法。 根据热载体炉进口处热载体(熔盐或导热油)温度、用热负荷、燃油温度、燃油压力及出口热载体温度等多个参数,对燃烧实体实施闭环控制。根据O2 含量、供油量等参数对燃烧器风量、汽量等实现闭环控制。熔盐炉采用空管预热系统,并设置温度控制点,实施空管预热的控制和报警控制,空管预热在熔盐进入循环所需温度(195℃—200℃),以此来提高熔盐炉对频繁启停的适应性,使熔盐炉启停运行安全、可靠、省时。
第六、针对燃料的多样性,研究配置最安全与效益最佳的炉拱组合和燃烧方式的优化。
第七、探讨研究不同燃料燃烧产物的单级或多级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最佳化,致力于不断满足日益高涨的环保需求,已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第八、致力于新型结构和工艺的研究应用,燃油热载体炉采用立式顶烧整装型。炉管采用紧密排列的螺旋式,吊挂结构,以有效吸收热膨胀,消除或减轻热应力。炉管焊接及多管程盘管卷管一次成型。热载体炉内外盘管整体热处理,消除焊接应力。
第九、研究进一步采用获国家专利的热管技术,燃烧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高效低NOx技术,以及对燃煤上脱硫技术的深入应用等。
中心将依托常州大学机械和能源工程学院已有的科研、教学条件和技术力量,广泛产学研合作,促进中心的良性发展。 |